阅读权限
10
粉丝
1
最后登录
2025-3-21
私信TA
|
我有一款新品今天入仓了,接下来我会做些什么呢?分享一下我接下来的操作思路,大家探讨交流一下。
我个人操作习惯是先做评论再接入广告。那么评论应该怎么做呢?
直评是最基础的,先上满,既能美化转化页面,又不留位置给外人恶搞。但仅仅靠直评还是不够的。
如果有种子链接的话,我会直接合并种子,然后开始推广。但因为这是我新做的品类,还没有Review基础,所以我得从零开始。
我的产品计划是在美国站售卖,但我同时也在加拿大发了一批货过去,现在就安排在加拿大进行测评。当加拿大的评论回来之后,大部分会同步到美国站,这样基础评论就解决了。
为什么会安排在加拿大做呢?
虽然都存在风险,但可能相对没有那么严格。好了,那美国站显示基础评论之后,我就要接入广告开始推广了。
我这个产品属于标品,所以推广目的很简单,就是把核心大词的自然位置推到首页,这样才能获取更多自然订单。于是新品前期我会集中广告流量怼大词,同时配合广告位进行测评,控制ACOS和转化率,还有留评频率。
这么做风险不会很大吗?
是有风险的。所以所有这些操作,我都是在小号进行的。我真正卖货的是另外一个号。当我在小号把关键词的位置快速推上去之后,再把购物车拉回大号,用正常的广告来稳住关键词的热度就可以了。
如果有秒杀推荐的话,就更好了,接一波秒杀进一步稳固单量和排名。产品冷启动完成之后,后续就要看产品自己的表现了。如果产品带不来自然订单,或者回来的自然评论都是差评,维护成本过高,那就说明这个产品不行。
如果自然订单和Review都符合预期,那我们后续的工作就是维护好关键词排名和Review就可以了。其实我的推广方法也非常简单,只是比之前的白帽运营多了两个操作:一是打造基础评论,二是启动阶段人工干预一下,后期还是得靠广告进行精细化运营和维护,没有什么特别高深的地方。
像大家听到的很多黑科技,比如种子链接合并技术、无授权合并、镜像等等,这些技术其实都是为了获取一些基础评论。很多朋友做账号运营,比如大号搭配小号,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稀释人工干预带来的风险。
你说能完全避免风险吗?我觉得不太可能,我们做什么亚马逊都一清二楚。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好的产品才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运营手法各显神通,但殊途同归,没有高低对错之分,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