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权限
10
粉丝
2
最后登录
2025-5-25
私信TA
|
不少网友私信问我怎么做电商,我的建议是:别着急搞“技巧”或盲目开直通车,先把产品定位、流量逻辑、基础优化、付费投产这4大板块吃透。把平台底层逻辑摸透了,再结合自己的产品落地,方向才清晰。
四大核心板块拆解(实操版)
1. 产品定位:选对赛道,匹配玩法
工厂型商家:选大类目+爆款竞价。不用砸钱,找到强付费的竞品老链接,略压价冲量,靠“价格差”抢流量。
品牌授权型:玩“活动+百亿补贴”。高客单产品前期“低利润(10%-20%)入池”,配合基础数据干预(比如补点基础访客、销量、评价),有权重后再上利润款,减少“秒拍秒退”风险。
低价跑量型:走“多链接+多款式+活动自然流”。铺量+报活动做自然流,同时用干预拉店铺权重,有权重后小额付费放大,实现流量倍增。
强付费玩家:聚焦“少链接+精准SKU”。店铺只留少数爆款链接(避免分流),SKU做减法,盯着单品死磕,别盲目铺货。
2. 流量逻辑:5大访客入口,精准引流
类目流量:产品必须垂直!比如卖饰品就别掺百货——用户搜“手链”时,看到你店铺里还卖袜子,大概率直接划走。垂直类目=精准人群=高转化。
搜索流量:靠关键词排名吃饭。权重越高,搜索流量池越大(优化标题、主图、详情页,围绕核心词布局)。
活动流量:商家后台的营销活动工具是“自然流”的核心入口。多报名、多测试,活动流量起来后,自然单会**。
付费流量:直通车是“精准流量加速器”,但得控成本+懂玩法。泛流量没转化=浪费钱,必须围绕“投产比”做精细化运营。
站外流量:把店铺/产品丢到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引流。比如抖音发“产品测评”“场景化种草”,小红书铺“**笔记”,从外部撬流量。
3. 基础优化:基建扎实,后期才能飞
新店前期,产品基础+店铺布局是核心:
拉数据:把“综合体验、商品领航员、店铺层级”这些指标做起来(比如补单拉坑产,把层级提到3-4级——层级越高,平台给的流量上限越高)。
做权重:通过干预让店铺“基础转化能力”达标(比如补基础销量、评价、晒图)。基础越扎实,后续自然流、活动、直通车才能玩得转。
总结
做电商,先懂平台规则,再落地自己的产品。底层逻辑吃透了,再叠加“运营技巧”,店铺才能稳步起量。(简单说:先“懂逻辑”,再“玩技巧”,顺序别搞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