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生意参谋,不费一毛钱可达到运营的效果 不知道大家平常都是怎样利用生意参谋的,我认为生意参谋不仅可以用来在观察自己店铺的实时情况,更应该利用在监控竞争对手的作用上,因为竞争对手的数据可能是你进步一步的数据,反过来说,你数据上升程度应该和竞争对手的数据是相似的。所以我们想要数据上升,排名上展,展现增加,最好的方法就是观察竞争对手的数据。 如果我们能搞明白竞品为何能获得更多流量更多展现,那在优化自己数据方面就会有一定的方向。所以监控竞店竞品,分析竞店竞品的数据是尤为重要的,虽然每个商家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同时也是相互竞争的,所以当你模仿完竞争对手的数据之后,下一步就是超过他,这么循序渐进,就可以达到慢慢突破层级的目的,这样店铺流量不会限流,宝贝也能得到更多的展现,权重随之也会增加,由此可见,利用好生意参谋,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很多商家朋友都明白关注竞争对手的重要性,怎么利用好这些数据,怎么理解数据下隐藏的含义。 正常情况下,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一定是要围绕着自己的目的来进行的,而我们制作竞争对手**的目的主要是有2个: (1)掌握对手是怎么起来的,让我们有参考的数据去获取流量。 (2)**对手近期的数据表现,看其做了什么调整,我们做好应变对策。 首先我们要对竞品信息收集。 产品信息的收集主要是收集对手的一些基本属性,如产品图片、材质、上市时间等对产品比较重要描述的信息,从而掌握参考的产品基本属性,也为以后店铺同类属性产品的操作提供历史数据参考。后期也方便观察竞争对手后续会不会修改基本属性,比如现在是春季,接下去会不会把属性改为秋季新款,这些记录可以给我们提供了历史参照。 店铺基本数据的收集。 我们在前面已经有提到过,单品流量的获取分有店铺权重和单品权重。所以我们在单品**表的时候,也依然要有这个产品对应的店铺基本数据 (1)店铺销售额是为了了解这个店铺的层次,金额越高的级别自然也是越高,从生意参谋-竞争-竞店分析获取对应的数据 (2)流量和搜索流量是为了计算出店铺搜索的占比,这个是为了确定店铺流量结构是否以搜索流量为主。 如果店铺搜索的占比很低,很有可能这个店铺本身就不是靠搜索起家的,那你要获得搜索流量,拿这种店铺来做参照对象明显也不大对,店铺主要流量来源是手淘搜索和手淘首页。 (3) DSR高于行业水平比例,之所以不直接采用DSR指标,是因为我们本身就要与行业比较,DSR是店铺综合评价获取流量的门槛指标,直接通过是否比行业水平高,来判断流量门槛是更为合适。但是目前只有天猫店铺才有这方面数据,在店铺的首页就可以看到这个数据。 (4)单品占总店铺销售比例,这个指标是为了判定这个店铺是否单品爆款的模式。 这个竞争对手前面几个单品都是递减式的,所以并不算是单一爆款方式。 (5)店铺单价,这是为了判断单品的价格是否处于店铺核心价位。 具体的算法就是销售额/购买人数,销售额上面我们已经算了交易指数,而购买人数则是客群指数,加入竞争对手客群指数是1171,换算成真实数据就是199那么店铺客单价则是21826/199=109元。 单品展示部分 这里的展示部分,是对于外部可视化的结果呈现,对于我们结合单品指标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对手的转化率指标近期突然飙升,是否是因为产品的销量和评价累积到一定程度导致的,还是因为变动了标题影响了进店关键词的精准性导致的等等,为我们后续研究指标的变动提供了外在表现的参考。而这些内容是很多运营收集数据的时候最容易忽视的。 具体需要收集的内容,价格变化、标题变动,SKU数是否增加,单品描述份,累积评价数,月销量等,这些数据只要是在淘宝单品页面上 单品指标部分 关于竞争对手的单品指标,是大家收集数据的时候最关注的地方,这个部分我们分为三种数据来进行采集。 第一种是常规的流量, 转化,收藏加购,交易额等指标 第二种是流量的占比, 比如首页流量占比,搜索流量占比,付费流量占比,站外流量占比等,这个数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析产品的主要流量结构,比如这个产品前期起来是通过哪部分的流量。 第三种是流量价值的体现, 像UV价值、交易金额、收藏人数、支付转化率等指标,这些指标是建议导出文件,每个数据之间仔细比对,观察那个数据我们是有优势的,那个地方是弱势,弱势的地方就需要加强。 通过以上四种纬度的数据信息采集,才能够帮助我们完成一张具备数据采集和分析价值的竞争**表。最后我们把每个维度的数据都综合在一起,整合信息之后,相信大家也知道怎么去补足自己缺失的部分,如果是价格高了,那就可以调价,调改的价格当然可以参考市场大盘,进店哪部分流量占比多,假如是搜索流量,推广的重点可以放在搜索流量上,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自查出来。对竞争对手的各项指标的走势清晰展示,让我们更好的分析竞争对手的动态变化,这样也能帮助店铺越来越好,今天分享的内容就结束了,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我,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