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前期,干预一个产品,一SD,然后流量起来了,一看有希望了,结果没有转化。然后,看着觉得没有希望了想放弃,放弃之后反而转化率特别高,然后你又去干预,流量又起来,但是又不转化。然后放弃之后它的转化率又趋于正常。
其实这里的核心在于只要你的精准人群占比大于你的泛访客人群占比,你的搜索会越滚越大,并且转化率会不错,但是如果你的泛访客人群占比大于精准人群访客占比,这时候起来的第一步流量是泛流量,所以它是没有转化的,转化率很低,紧接着你再持续的放大就会形成断流,我们补单的思维要确定。
第一就是用坑产去倒逼展现,比如说我上架一个新品是没有展现的,对吧?这时候我可能干预了50单,50单之后,它可能涨到100个访客,但是不转化,但是这个时候我只要不补单,它就能降到30个访客,这样30个访客就相当于我从0到30的一个过程。
第二,决定你流量的核心是什么词下的展现价值,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做到我们的词,图,价相匹配,这个情况下,你在词下的展现价值会更高,这个时候你的产品在赛马的维度才会超越别人,尤其是主图啊,主图起到了一个过滤的作用,就是会把真实的流量过滤进来,这样的话你的流量就会偏精准。 第三,当你的流量趋于精准的时候,这个时候再通过单量去拉到下1个阶段,比如说我现在的访客30个,我再拉到200个,然后再去降,你会发现你的访客从30提升到了80,但是80之后因为你的流量偏精准,所以它的精准访客就会越扩越大,越扩越大,就是一波一波的上涨,而不是一下子上涨到顶。除非你这种产品是那种不吃人群的低客单价的标品,几乎是不太吃人群的产品,可以去一飞冲天,但是其他的产品几乎都是波浪式的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