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云龙,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店群运营的核心步骤。
接着上一期,我们继续
做事的流程如下:
1、主打产品明确 3 个核心词, 3 个词搜索。
2、把所有相似产品的主图和销量弄下来。
3、自己的产品开始做对比拍照,模仿拍照。
4、拍照后,做出来你能想到的各种类型主图,或者外包,然后每张图放在一个EXCEL表格里,让大家做**,女性群(发红包)或者男性群,然后自己朋友**,如果每个人群**结果中,前三个图都没你的货,那么就重拍,明确主图。
5. 耐心的开始做卖点,首图、二图和五图,首屏前三屏幕必须卖点囊括。
6. 产品上线后,赠品一步到位,促销一步到位。
7. 其他 9 个产品一周内传完。
8. 第一周主抓点击,收藏,购物车,第二周再多考虑转化。
9. 第二周上第二个店铺。
大家要注意的是,这个运营步骤很重要,每天必须按照节奏走。
一定要注意的是,第一个店的主打品方面,将它放在类似产品里,一定能在前三,促销力度一定是最大的,如果做不到,换产品和类目,除非你增加一倍的运营预算,比如 200 单可以在第一页,你就要做到 400 单。
我觉得无论你怎么去定位店群这个事情,别忘记了,它叫做模式,而不是运营方法。
店群的基本功在于节奏感。
店群的容易之处在于你之前纠结做哪个单一产品的问题不存在了,你想做的更多产品都可以做。
店群更可以解决现有流量问题下,店铺销售的难题。
2018年天猫老大全程讲的都是天猫,几乎没有看到有关C店如何操作的事情。这个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因为之前的文章无论你怎么找,都会提到C和B的问题,但是这次,大量放在了B。
我只能说,没有什么错,优胜略汰而已。其实阿里还是很良心的,因为如果是纯的商业行为,那么这会根本都快没C的事情了,不要说它的大而全,单一坑产价值最大化是很多商业思维的基础,但是阿里因为更重视生态,所以惯性上靠向B端,大家也不要过于担心C就没用了。
门槛越高的事情越要做,C的比重越低你越有机会,因为反过来说,虽然B端做大了资金盘子,但是C的存在是根基,当你这个行业的C越来越少的时候,一定是越来越精。因为先有精才有了淘汰机制。
这个时候,慢运营比快运营重要的多。
好了,说回店群。
首先,我希望大家做店群需要做的最主要的改变,就是一定要来运营人。
再通俗点就是要场景化。
2015年我们圈子做店群的人都是产品上架批量做就行了,但是从去年开始,店群这么玩的瓶颈就出现了。
原因是「消费心理升级」。
大家都知道拼多多,可是很多人一直以为拼多多还在做低价的玩法,但是你现在再去认真对比看看拼多多这一两年的变化,你会发现,他已经在提高自己的客单价并且基本平级与淘宝。再回忆下当年的淘宝的9.9包邮。
所以在这种趋势下,我们要做的就是客单价。
下一期我会围绕如何做客单价介绍一些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