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的本质就是需求,商家要做的永远都是拥抱淘宝的主旋律,迎合消费者的胃口,才能站在风口。也因此想要去预测,其实是比较难的。 所以,不管是我的这篇文章还是大家在别处看到的各路大神的分析,都只能作为参考。 文章中提到的这些思路也都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都是问了身边电商朋友,总结得出。 所以,如果大家身边有一些电商圈子,不管大小,多交流,总归是好事情。集思广益。 继续正题,“2018年淘宝流量会在哪里?” 小而美流量 11年马云亲自喊话小而美。11年的现状大卖家不在意小市场,而小卖家,竞相模仿大卖家。这就造成很多细分纵深类目,和偏定制类产品,等小需求在淘宝上无法得到满足。后续流量政策自然对于小而美店铺倾斜。 而后来我们就看到,淘宝大量的出现了很多小而美的店铺。这里的本质,就在于淘宝制定了很多规则。其实不断在把流量倾斜到这些小而美的店铺里。 社交流量 12年,因为淘宝面临巨大的流量危机(检索的流量越来越低,社交的流量越来越大),消费者疲于单靠检索获得商品信息。阿里为了满足,社交流量不惜花重金,几乎全资控股微博。淘宝某个阶段,会对自己最稀缺的东西进行规划布局,和战略投资。 当时还没有网红,淘宝内部开始探索社交达人的变现方式。这也是后来淘宝网红的雏形。 直播流量 后续15年底,市场出现了斗鱼,映客等直播平台。流量趋于年轻化,并拥向各个视频平台。所以基于消费者的习惯迎合大众胃口,淘宝做了淘宝直播。让主播作为产品的呈现。那个时期,站在风口的主播以及商家,赚得盆满钵满。后台数据最好的一个主播一个月佣金280万 加上链接费,至少月收入800万。 个性内容流量 16年底,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内容分发平台火起来。真是这种基于浏览习惯的算法,以进准内容为导向,极大的增加消费者在平台的停留时间。作为淘宝平台来说,把人均每天在淘宝上停留时间,从半小时提升到一小时那会是多么恐怖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