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刷D,都是游走在系统稽查规则的边缘,谨慎小心的玩,可能小赚一笔,但是在淘宝的世界里,牛人很多,笨人也不少,聪明人知道要有长远的眼光,一时的玩法人多就会失效,弄不好还会毁了自己,这就需要主动出击。了解系统的稽查体系,方为上上策。 首先,系统是如何稽查**的呢? 总结来说,系统稽查的80%都是小号,通过小号查宝贝是否违规,通过计算违规程度决定是删评、扣分还是降权。 1. 稽查小号维度 ●支付宝监控是否账号异常,有没有**嫌疑。主要是看曾经有过频繁交易往来的,支付宝好友等等。 ●小号的登录时长。正常思维,一个正常的用户不可能每天24小时都在线,也不可能一直不在线但一上线就狂买。 ●看小号的交易记录。正常用户会有一定的购买习惯,系统柜根据你的购买习惯给用户打标签,如果连用户是男是女定义不了,那一般就会有问题。 ●购买频率。跟登录时长有联系,相似,正常用户不会每天都狂买,至整个月。 ●购物合规程度。很简单,一般人不会每笔都是3单4单的买,所有人都会有自己的购买趋向的。 ●消费层级。一般正常用户不会高消费低消费来回跳。 2.小号的感染机制 所谓感染机制,就是A账号是黑号,那所有与A有过行为路径交集的账号都有风险,只不过就是风险的程度的高低有区别,2次及以上行为路径交集的账号风险会升级,随着行为路径交集的多少和程度增加,风险等级会逐步提高。 只要相互之间存在类似行为的所有账号,就是被A感染过的账号,都存在风险,并随着交集的深度和频率逐步提高,最终超过风险红线的账号机会变成黑号。 只要A账号那个病原体在,与它有交集的所有小号风险也会随交集变多而增加,所以说,系统还是精明的很啊。 3.系统稽查政策的松紧 系统虽然能100%稽查,但是不会100%执行。原因不用解释吧,系统会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不同的类目,设置不同的红线要求,用专业名词来讲就是“纯净度”,任**台的风控都是不可能做到100%纯净度的。这时候就要分辨好重要的时间节点,比如,315之前,618之后,双11之后,这几个时间节点对纯净度要求一定要很高。 4.店铺后台的单品数据 现在还有很多人信奉前三天扶持,不用控制单品转化率,明确告诉你过时了。你自己想想,一天10单成交,就十个访客,100%转化,你这么牛咋不上天呢!目前转化高的类目据我所知也才10%,这种数据展现绝对异常,大部分被查了,不查你也不会给你数据,一旦量大,绝对被查。还有关键词转化,特别是新品,你十单都是这个长尾关键词,又没有真实流量用这词进来,那这关键词进店转化也异常,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做词库。 5.进店行为轨迹 进店下单流程,总的来说就是模拟真实顾客,进店入口一般都是搜索关键词,淘口令和链接或二维码刷的时候尽量少操作,进店后下单流程,货比三家肯定要的,极少一搜到就买,询问客服是要有的、收藏、加购这个随机就好,切记,货比时千万不要截图,付款后也不要截图或者复制订单号,量少还好,大批顾客都是这样操作你自己想看看可以吗?收货后随机安排些人评价下,大部分还是默认评价。 6.进店人群标签匹配 举例说明,在被系统打上20岁的购物习惯长期买50岁的东西,低端消费力的账号经常购买中高端客单价的产品;消费标签长期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变动的人群(标签已乱),用免费查询标签工具查下店铺真实顾客的浏览标签就会发现,在我店铺购买了沙发,床等产品买家,他的近期浏览标签绝对看过竞品或者装修类产品,因为他最近家里在装修房子,这才是正常的人群标签浏览轨迹。 说完系统怎么稽查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要怎么去规避这种情况了吧,还有不明白的可以找我一起交流,19年淘宝的流量情况不容乐观,平台也建立了人群模型,只有匹配的人群才不会被稽查,才有真实流量推荐,说白了,大家来刷D,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做基础销量,好开直通车,做动销,做权重,补权重,提升排名,获得更多的免费流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