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做过电商的大家都知道,淘宝是最早推出千人千面智能匹配算法的平台。最初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去爆款,因为在淘宝被越来越多的卖家和消费者接受后,根据销量和销售额决定商品排名的算法也就越来越凸显其弊端。为了避免卖家扎堆一味的追求商品销量,所以淘宝搞了一套所谓千人千面的算法。
现在这套算法已经被很多电商平台所选用,拼多多也不例外,算是淘宝以外应用千人千面最广泛的电商平台了。在讲千人千面的匹配算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什么叫做千人千面。
其实刚才开头说了,千人千面就是一种排名的算法,是系统根据顾客的特征和需求,为每个人提供一种个性化的商品展示。理论上每个人看到的商品都是经过系统计算,与你有某种关系,甚至是你可能会喜欢、需要的商品。
千人千面最大的目的就是提升客户的体验和转化,力图将你不喜欢,不想要的商品过滤掉。哈哈,当然,现实和理想是有差距的,往往在现实中系统会聪明的过了头,自以为是的推荐一些消费者压根就不会购买的商品。
例如,我们刚买过一个水杯,接着在已购买宝贝的页面下方就会给你推荐一堆和买过的这个水杯类似的商品,你说这所谓的人工智能不变成了智障了么?我都买过了你还给我推荐这个商品干嘛,推荐点茶叶也比水杯强啊!
有的时候更气人,往往在你买完付款后,平台给你推荐的商品里竟然有和你买的一模一样,但是价格更便宜的商品!没错,结果就是有些客户把原先价格高的退款了,重新购买。更缺德的会在确认收货后给你一个差评,然后在评价里说你的价格比别人贵,你说闹心不闹心。
好了,发完牢骚我们继续来讲,千人千面是怎么实现商品和消费者的匹配的?
刚才说了,千人千面的本意就是将合适的商品推送给合适的人,所以,你的商品被系统认为是什么类型的,就会给你匹配什么类型的买家。
这里面第一点就是用户标签
你的性别、年龄、爱好、消费水平电商平台通通都知道,平台就是通过这些来判断你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偏好。而你最近一段时间的购物搜索、浏览收藏、购买下单等行为,又给平台提供了判断你消费需求的机会与条件。
平台根据用户标签来匹配商品的展示逻辑很简单,有这么几种:
1、三级类目匹配+属性匹配
例如,你搜索男式皮鞋,如果之前点击过三级类目下的休闲皮鞋,那么搜索结果会有很多的指向休闲皮鞋。如果之前点击过大头皮鞋,那么搜索结果千人千面出现的基本是大头皮鞋。
2、对新品有随机性浮现
根据用户的价格和属性偏好,对于匹配的新品会有展示的加权。
3、个性化匹配优先原则
这地方的优先原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就是买家行为相关优先,例如购买过的店铺、收藏过的宝贝、收藏过的店铺,仔细看过的商品等等,只要是有过这些相关行为的店铺商品,都会优先展示。
另外一个就是和买家好友行为相关的产品,优先展示。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好友买过的店铺、好友好评的店铺,好友收藏的店铺。甚至你微信好友看了什么,收藏了什么,买了什么,都会优先给你推荐什么。
因为拼多多自身所积累的数据绝大部分都是基于微信,而微信背后的腾讯是拼多多的股东。所以对于拼多多来说,是可以直接抓取到买家的微信好友数据的,不信大家可以看看,在拼多多里有个标签叫做“好友买过的店”,这里面大部分都是微信的好友,当然现在也有一小部分拼小圈的好友了。
以上三点是和用户标签相关的千人千面匹配原则,除了用户标签还有商品标签,这也是影响千人千面结果的关键因素。商品标签包括商品发布的类目、商品的品牌、风格、产品特征、属性以及高中低价格带区间等。
了解了千人千面的算法匹配逻辑后,我们就可以为新品在千人千面下来进行打标,以实现增加搜索流量的目的。
具体操作:
第一步,新品分享给亲朋好友,做些基础销量,让平台搜索引擎能够抓取到链接的初级权重。
第二步,为产品打上行为标签,通过半标题查找商品,点击进入产品链接深度阅读超过1分钟,页面拉到底部,浏览完成后关闭App,打上用户行为标签的过程完成。
第三步,为产品打上用户标签,通过查找四级长尾词,进入产品链接,深度阅读超越1分钟,页面拉到底部,最后收藏产品。接着回到搜索主页面,成功的标志是搜索主页面默认引荐词为与你产品息息相关的关键词(也就是那个搜索发现的地方),用户标签打标成功。
第四步,当行为标签和用户标签打标成功之后,再从头进入APP,用三级词查找,你会发现你的产品会优先展现在前面,大部分产品会展现在查找结果的第三屏甚至更后面,然后经过此三级词进入链接,再拍下成交,权重比直接查找全标题或半标题,以及卡价格搜索要高几倍。
第五步,开始查找二级词进入成交,前期首要经过打标的方法做三级词进入成交,等三级词排名起来之后,试着经过打标的方法查找二级词。前期建议从三级词开始做起,是因为新品的基础权重不够,虽然打标成功之后二级词也有一定的几率出现在查找结果前面,可是直接做二级词毕竟这时候商品权重不够高,由于搜索引擎会从严到宽去匹配查找新品,所以,我建议可以在基础销量做到一两百左右再开始做二级词。不同类目具体情况不同,这地方得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做决定。
第六步,一级大词进入成交,二级词排名做好之后再做一级词,大类目建议销量至少在500之后再做一级词,由于你基础销量不到那个段位,平台给你的商品权重也就不会太高,没有较高的权重,一级大词你根本不可能获得展现的机会。
具体实操大家可以参考如下方法:
第一种,我们先把商品的评价弄好,然后利用多多进宝,积累一波销量(这个销量我说了,要看你类目其他竞争对手的日销情况来具体制定),然后用直通车关键词猛拉人气,一般3天左右后观察类目和关键词排名,有关键词排名就可以补关键词坑产,同时配合保证点击率,转化率高于同行均值。等自然流量上来以后,我们就可以降低直通车花费,然后实现盈利。
第二种,先做评价晒图,然后利用直通车场景来打标签,直通车关键词拉3天排名,没有转化可以适当配合点转换,这个你们懂的。有排名后做就关键词坑产,配合直通车点击,稳定提升排名,然后逐步降低花费实现盈利。同时利用场景来圈定人群,再配合特定的关键词反哺人群,相辅相成,让流量更精准,转化更高。
第三种,小爆款店群(适合无货源店铺或者小而美的店铺),我们可以批量上新,然后做基础评价,接着选择商品,批量场景推广,选择几个竞争力强的做搜索推广,不做大爆款,这种比较适合无货源店铺来重复操作。
我们操作千人千面给自己商品打标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以下事项:
1、选品和测款
选一个好商品,竞争力强的商品是做任何一项推广工作的基础条件,黑搜黑车各种技巧仅仅帮助你快速拿到曝光,可是你商品的点击率差,转化率低,这是硬伤,怎样做都不可能做起来!
与其这样,不如不做,直接pass掉,继续选择上传新品,上完以后利用直通车来测款,直到测出好的款。关于女装类目来说,最低的点击率基本在3.5%左右,一般点击率能做到5%都是非常好的样式,点击率低于3%的不主张操作,具体怎样运用直通车测款,有空我再单独写篇文章讲解。
2、控制转化率
在操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控每一个关键词的转化率,很多人只关注单品的转化率,其实根据数据我们是可以细化到关键词的转化率的,这样的好处就是风险更低,关键词的权重更高。确保每个关键词的转化率高于行业均值以上即可,不需要做的特别高,否则会触发稽查机制。
3、安全性
一定要确保补单用的小号安全,那些烂大街的废物资源不能用,用了也白用,这事比较敏感,就不多说了,自己有鱼塘资源是最好的。
4、配合直通车操作
很多商家从淘宝京东等渠道转过来做拼多多,一直带着做淘宝的老思维在操作拼多多,以为只需做好自然搜索就可以了,在拼多多是彻底不行的。前两年可能还OK,可是在今年,很多类目要想获取更多流量都必须得开直通车,不论你是纯活动玩法还是大品牌,不玩直通车容易达到流量瓶颈。
这是由于平台的顶层设计和流量分配所决定的,至于原因,你懂的,平台得活下去,得挣钱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