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惯例,大促之前都会有一波严查。这次618也不例外,想必这波依然有很多人中招! 其实每一次被稽查,也都是你复盘修正自己操作的机会。这么多年下来,操作的多了,经历和复盘也多了,从一开始的起一个被干一个,到现在几十条链接大促严查才偶尔会有一条被干,期间也走过不少弯路,交过不少学费。毕竟现在,起一条链接,投入少说也有大几千。 今天抽空整理一份避坑指南,也让各位粉丝少走弯路!内容很长,建议先收藏再慢慢消化!另外,因为应对和解决方案往往是一套即系统化,又需要个性化应对和调整的,所以有兴趣有需要的,可以私聊我。 列举之前,先跟大家聊聊现在稽查的特点: 现在的稽查,都是基于搜索改版之后,个性化推荐搜索形式下的稽查。说到底,最大的特点就是:你不入池,或者搜索不破流量级(见我前面文章关于搜索的流量层级讲解),你一天干几十上百都不管你,让你自嗨个够! 因为你对市场的影响很小,你没有破坏市场。既然你想对阿里的GMV做贡献,就成全你!但是一旦你突破你现有的流量级,进入到更大的流量池后,你是开始被系统进行个性化推荐了(搜索结果页的个性化推荐),所以你必然会影响到市场了。这个时候,就必须要对你的出身,你的历史和过往做一遍梳理了。 所以,现在基本都是在你入池当天,或者你流量突然暴涨没几个小时的时候,收到处罚通知,就是这个原因。当然,大促的稽查除外! 所以,稽查的底层逻辑,就是异常的行为对市场造成了影响和干扰,就会遭到稽查! 甚至,有时候哪怕你并没有虚假交易! NO.1——史上最冤!——真实低价淘客冲量——深坑指数★★★★★ 把这条排在第一位,是因为这条很少人知道。甚至包括我自己! 因为大家可能都知道做淘客的AB单被稽查,但那起码那确实是有违规行为的。 殊不知,哪怕你是做真实的淘客冲销量,如果你的包邮活动价过低,比如1元包邮,这种低于邮费的,哪怕你是真实的愿意亏钱冲量的操作,最后也会导致被稽查! 5月一个做端午节庆产品的学员,因为想在端午节前冲一波销量,所以做了一波1元包邮的淘客活动。计划2千件,结果跑了3千件。血亏是肯定的。血亏之后本想着到季节了可以乘风破浪,结果刚起爆,就被稽查了。 这肯定很冤啊!全部都是真实的啊,没有S过啊!所以肯定申诉啊! 结果呢?依然是判定虚假成立!打电话,找小二都是枉然! 血的教训啊,同志们! 所以,不要以为仅仅是淘客AB单有风险!这种低价真实淘客也有风险! 冤!真TM冤! NO.2——史上最容易避的坑——新开店铺或老店新开直接干——深坑指数★★★★☆ 这是我强调过很多次的,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还是会踩!因为基本只要新开店铺或老店重新做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上来就直接迫不及待开干了!而其实这个坑是最容易避免的,一到两周就可以搞定,所以被评为史上最容易避的坑! 新开店铺或老店新开一定要先激活店铺权重!(不知道如何激活的可私我!)相当于你新买的车也要跑个磨合期不是? 你一个新开的店铺或者老店几个月都没数据的,上来就每天出单还每天递增,甚至转化率还超标的,这不是敢死队吗? 之所以4颗半呢,是因为那半颗是运气和实力! 也就是说,如果你能从一开始数据就能控制得很到位,或者你自带锦鲤BUFF,能够直接冲出来也还是有可能的!就看你头铁不铁! NO.3——史上最多人犯错,最复杂的坑——率的控制——深坑指数★★★★★ 率控其实是操作过程中需要全程把控的事情。它除了跟安全系数有关,同时也跟能否有效有紧密的联系。 1、新品前三天转化率: 很多人说新品前三天不需要控率,其实不然!我手头就有大量被这些不负责任的“幸存者偏差”流言戕害的案例! 新品前三天的率不是不需要控,它只是相对宽松,阈值更高一些而已。我们操作链接的4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率控标准是不一样的。具体有时间我再单独开贴讲解。 新品前三天的率控,可以参考你类目的优秀转化率或同行同层的优秀转化率的2.5~3倍,不超过3倍为安全阈值。而类目的优秀转化率参考性更强一些。 而最最精准的,就是通过“搜索建模法”建模之后,参考入池期的转化率,不超过1.5-2倍以内! 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看这些率的,可以私我或者直接: 标品限定30-40%以内; 非标品20-30%以内; 这个值其实已经放得非常非常宽松了。当然,也就意味着风险相对还是会高一些! 2、搜索渠道转化率: 实操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转化率,都有对应的参考值。 最准确的,自然是通过“搜索建模法”来建模,然后对标来控制。 不知道的就只能通过上面讲的,参考同行同层行业优秀转化率的1.5~2倍以内来控制。访客上来之后就要控制到行业平均到行业优秀之间。 3、主词路关键词的转化率: 很多人,干着干着,即使不被稽查,也会发现流量,尤其是主词流量干着就没了! 其实就是没有控制主词路的转化率导致! 实操过程中,主词路的关键词,也是要控率的。 这个转化率,同样也要预先通过搜索建模法来制定出来。一旦超过这个率的阈值,要么降权,要么流量干越干越少! 实在不知道又不想学的,就参考主词路关键词的流量解析的转化率吧! 参考这个值,起码能保证不被稽查,或者不会把流量干没! NO.4——史上最现实最残酷的坑——店铺类型和店铺层级——深坑指数★★☆☆☆ 经过大量的实操对比测试发现,同样层级,同样类目或产品,在同样的时期内,猫店比C店明显阈值要高很多。 同样店铺类型的情况下,高层级的店铺比低层级的店铺阈值也要高很多。 即: 店铺类型:猫店风险<C店风险; 店铺层级:高层级<低层级; 实测发现,一般2层级以下店铺风险远大于3层和3层以上! 该怎么做你想到了吗? NO.5——史上最不好把握的坑——买手行为&足迹——深坑指数★☆☆☆☆ 买手的行为&足迹,这是最难把控的!也往往是一旦触碰到系统稽查,系统选出来的订单基本是准确无误的原因。 现在每一个访客到你宝贝的每个入口和路径,都是有详细的数据记录和轨迹的。这也是“足迹”的另一个对阿里来说的巨大意义。 真实的买家,行为路径通常都会很复杂。而且并不仅仅只是你简单模拟搜索-货比-聊天等这几个环节就能实现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仅仅就拿“搜索”和“货比”这部分环节来讲,真实买家是这样的: 比如,要买一条裤子: 搜索“裤子男”,出来的结果里,重点点了几个,都是具有“运动裤”属性的,而且是“束口裤”。于是买家被教育,开始认识到自己想买的是束口裤。 于是再搜索“裤子男 束口”,然后又看了几个,其中有看到“排扣裤”,觉得这种很有意思。于是再搜索“裤子男 束口 排扣裤”,然后又发现排扣裤还是贵了点,或者夸张了点,自己喜欢,但是不敢尝试。或者是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款,只能退而求其次。 于是返回搜索“裤子男 束口裤”,这时发现选择有点少,于是退回,搜索“裤子男”,这是选择多了很多。找到一条喜欢的,咨询一下尺寸售后等。结果这时因为临时有事,只能先加购。 第二天空了,碎片时间想起来了,于是进来,付款提交订单。 其实,这都还只是众多真实买家购物情境中的一种。真实路径往往还有更多环节。 所以,买手行为&足迹这块,是没有办法做到和真实一致的。买手通常更简单粗暴,路径和行为更短! 这块,我们只能根据你的资源情况尽可能的模拟。 所以,更重要的,是通过其他方面的控制,尽可能保证不触发排查!因为一旦触发排查,除非你干预的占比非常非常少,否则很难经得住。 NO.6——现在最不是坑的坑——买手资源——深坑指数☆☆☆☆ 之所以放到最后,是因为现在买手资源这块,其实是放到最后考虑的。 因为在触发系统自动稽查方面,它肯定是排在率控之后的。因为所有的号,评判它是否优质,最主要的还是根据他的足迹,他的行为标签来的。 当然,被淘系官方标记或处罚过的号肯定是要首先排除的。 现在,应该有很多资源都会进行定期排查或者主动标记吧? 就我们自己用的资源来说,都是定期排查筛选,同时还可以自建黑名单,而且是可以自动照妖镜先查号的。 所以这块,是现在最不是坑的坑了!稍微有点经验的司机都有各自的方法和经验去避坑了。 综述: 最重要的,大家应该能看出来是NO.2条,率控了!其他都是辅助!一般来讲,只要你做好了NO.1~NO.4,基本除了大促前的严查以外,其他情况下大概率能安全过关。 当然,最后还是要友情提示一番:干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