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几年,不管你是否愿意承认,事实就是各个平台的流量都更偏重于推荐渠道,推荐本质就是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兴趣来进行推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兴趣电商。
只不过淘系是从搜索逐渐拓展兼容到兴趣电商,而多多则处在兴趣电商往搜索电商进行拓展兼容的状态。
兴趣其实就是人群标签,所以兴趣电商是基于人群标签的,而搜索电商是基于搜索需求的。
兴趣这个人群标签是如何在客户身上打上的呢?
其实就是根据客户自己的历史行为轨迹,并且通过大数据来寻找与该客户有高度相似的人群标签的人,结合这些人的共同需求来作为推荐的依据。
简单的来说,就是你近期有什么需求就给你推荐什么,没有需求就给你推荐和你差不多人的需求。
例如宝妈打开某宝或者多多,浏览奶粉后,平台就知道你有购买奶粉的需求,就会大量推荐奶粉给你。
甚至还会推荐尿不湿,儿童服装这些相关的产品。商品如何能获取更多的推荐展示呢?
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系统抓取,这个要求你的商品数据表现要优秀,系统会自动抓取你的商品曝光在首页猜你喜欢,或者多多的类目和详情页下方。
另一种是商家自荐,就是基于价格做促销的官方活动场景,这也是一种推荐曝光。系统自动抓取要求商品本身有明确的人群标签,人群标签不明确,客户就不明确,那么系统就不知道该给你展示给什么样的人。
而商家自荐则要求你的商品有非常显著的价格优势,否则不足以吸引客户冲动下单,也就丧失了推荐展示的意义。
不管是人群标签还是价格,最终都要体现在数据指标上,例如一万次展示,有多少人点击,每100个点击的人中,又有多少收藏加购,有多少下单的,下单的人,平均的客单价是多少。
只要把这些指标数据做的比大部分同行好,你才能够持续的获得平台的推荐机会。
|